短片《What if》讲述的是一个关于“选择”和“遗憾”的故事,这部20分钟的剧情片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王子愚的硕士毕业作品。
Godox神牛作为影视灯光行业领先品牌,一直致力于扶持青年电影人,为他们提供灯光设备和技术支持,助力更多有才华的创作者实现创意梦想。本期,导演王子愚将与我们分享短片幕后的创作故事。
本期作者
导演 王子愚
01 整体美学风格
在本片创作过程中,我始终把美学风格放在一个非常高的优先级上,想实现一种自然、细腻、轻盈、克制、具有生活质感的美学风格。
美学风格是片子整体的质感、调性、氛围、味道,是一个整体,由视听语言、节奏、表演、摄影、选景、造型、美术等等共同构成。
《What if》算是比较追求细腻的文艺片,我希望视觉上是有质感的、高级的、艺术的。在照明设计上总体克制、自然、细腻、精致,以自然光效为主,人造光源在自然光的基础上做修饰和控制,尽量避免“棚感”、“戏剧感”和用力过猛。
02 场景布光拆解
场景 1
“夜深人静,女主独自坐在床上发呆”
画面应传递出一种孤独感,屋内整体是昏暗的。我们设计了逆光,光源主要是来自窗外的高色温“车灯”,再用屋内低色温的台灯点缀,形成一定的冷暖对比,整体上“冷”大于“暖”。
拍摄场地位于实景三楼,我们要在窗外模拟车灯,用M600Bi+菲涅尔透镜通过街对面设置的Liteflow反射板,将较硬的光线反射到背景的窗户的百叶窗上。
通过转动街对面的反射板,让百叶窗上的光线产生变化,模拟车辆行驶的动态感,形成屋内外静与动的对比,加强情绪感渲染。
在屋内的窗帘杆上用两根TP2R条灯,色温与窗外的M600Bi匹配,从顶逆的方向把窗外模拟的车灯续接进来,通过白墙的漫反射,让屋内场景有一个基本的照度。
台灯里换上神牛的C7R灯泡,这样就可以对台灯的亮度和色温做细腻的控制和调整。
场景 2
“女主坐在汽车上,穿梭在光怪陆离的都市中”
在车内这种狭小空间里,神牛灯具为布光提供了较强的灵活性和可能性。我们将车内灯具的亮度设置得比较低,主要靠车窗外的城市灯光来照明,凸显出车辆行驶带来的光线变化。
城市夜景中通常会有很多点光源硬光,这种光很杂乱,照在人脸上,会让质感变得比较差。我们找到上海市中心的一条商业街,这里有很多大面积的广告牌,可以形成柔和的光源,质感比较好。
我们把F200Bi裸灯+柔光纸贴在天窗上,形成一个柔和的顶光,保证车内的基本照度。在摄影机上方还设置一个C5R小灯,为某些角度提供眼神光。
场景 3
“男主在演讲后被众人簇拥”
这个镜头衔接日戏和夜戏,所以设计成日落时段,照明上应呈现较为明显的日落夕阳感。
用人造光源模拟太阳是有难度的,影子的虚实、光线的衰减等等都会造成穿帮。为了尽可能减小光线的衰减,并让光线在画面中看起来像太阳光,我们需要将灯拉远,这就需要用到大功率的灯,MG1200Bi完成了这项任务。
场景 4
“片中关键道具的特写镜头”
我们在特定角度设置了大面积的柔光,让镜面材质的硬币更有质感,另外,硬币在手中翻转带来的角度变化,会呈现出忽明忽暗的动态效果,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。
整个镜头需要做成昏暗的氛围,以衔接同场景的其他镜头。我们用神牛的TP2R条灯模拟台灯的光源,设置为低色温,配合贴近的柔光片形成一个特别柔和的侧逆光,勒出手指的轮廓,并形成柔和的过渡。
场景 5
“男主和女主在家里干杯庆祝”
这是个生活化的居家夜晚场景。我们希望整体气氛温馨一些,因此将光源设计成暖光为主,辅以冷光形成色温对比,并在桌上用台灯点缀。
我们用鱼竿挂了一台F200Bi布灯,得到比较柔和的顶光,接着在这个基础上做层次上的修饰。背景窗外,我们用一台M600Bi+球罩,设置高色温打亮窗外的树。在顶逆的方向,我们挂了两个灯箱做轮廓,其中一个设置了高色温匹配背景。